伊籍直接将话挑明了,儒家虽说有很多的问题,但儒家最起码在正面上是回答并且认同公平这个结论的,也就是说儒家是真的致力于让一切符合他们认知的礼法。
那么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陈曦做的事情到底符不符合儒家认知的礼法。
让百姓富裕,过上更好的日子这个,毫无疑问是符合的,这也是所有学儒的名士都认同陈曦的原因,不管是邪道出身的大儒,还是正道出身的大儒,亦或者野路子出身耕读传家的大儒,在这一方面都认同陈曦。
说起来,也是因为这些认同,陈曦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阻力会被这些人帮着消除掉不少。
毕竟经历过王朝的崩塌,见证了时代从低谷走向巅峰,对于这些人而言,甭管陈曦在搞什么,他确实是搞出来了盛世,确实是让百姓真正吃饱了,这就是进步。
这世间有很多东西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只需要将他们的锅盖打开,看看他们的居住条件,就能看出来。
毫无疑问,陈曦当前所处的时代,是所有大儒都无法否认的盛世,而且是那种远迈这个时代儒生想象,只能拿着传说媲美的盛世。
可这种盛世之下也不完全是光明,就像是伊籍现在询问的那句话一样,兖州农粮不过十几万人,算上靠着兖州农粮生活的百姓也就百余万而已,整个兖州现在足足有五百六十多万百姓。
哪怕经历了灵帝朝的崩塌,经历了黄巾之乱,在这陈曦主政的二十年间,依旧让桓帝年间统计的只有四百万出头的人口数量提升了40%!
更重要的是新增的这40%的人口,吃得好,住得好,彻底的脱离了当年那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状态,可以说整个兖州已经基本达到了普遍性能吃饱吃好的状态了。
可人类的烦恼在吃不饱的时候,只有一条,那就是我怎么才能吃饱饭,而在吃饱之后,那就会有千千万万的烦恼。
比方说,兖州农粮下属工人的生活水平和普通兖州人的生活水平,两者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伊籍也是在视察的时候,意识到兖州农粮的生活水平达到远超他曾经认知的程度,已经和周围的普通兖州人形成了名为不公的差距,才选择抽取一部分的利润,直接点,让兖州农粮反哺一下兖州其他地方有问题吗?
甚至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更是回归到了兖州农粮到底是政府,还是企业这个问题了,是政府,那兖州农粮就必须要承担这份责任,这是儒家大政府不可回避的一点,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是商业,那还有个屁说的,老子堂堂真两千石掏你利润,反哺当地百姓,你还敢来告状?是欺我兖州几百万百姓,没把你当场冲爆是吧。
甚至都不需要多余的话,(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