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之凌云对各种经济理论的熟谙以及经济数据分析随手拈来,不知不觉就给人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
诸位大佬同意和凌云共同组建一支基金出海,初步规模定在80亿美刀,其中凌云一人出资40亿美刀,诸位大佬共同出资40亿美刀。
凌云收获了他想要的,自然喜笑颜开。
诸位大佬的条件也开始逐步开出。
首先是凌云现在掌控的“星云电子”的增发主导权要交由诸位大佬联合操作,增发后普拉斯资本的控股比例将降至不足10,只保留董事会儿的一个席位。
此外,凌云在深城前期投入的3亿美刀的基础设施的投资也以溢价15的价格交易给李半城。
凌云今后在内地的所有土地开发项目都要交由这次联合组建的内地投资考察代表团来运作。
未来在代表团的基础,凌云和诸位大佬组建联合经济体,共同分享内地投资的收益。
港城的金融方面,刘大佬把旗下的一家保险公司交易给普拉斯资本,价格以市场公允评估价格为准。
凌云接手港城的险资牌照后,主打经营养老金保险业务。
几位大佬动用各自的关系,全力协助凌云获取港城的银行牌照,普拉斯资本进军银行业。未来普拉斯资本进军证券业,几位大佬同样需要力所能及的支持。
普拉斯资本承诺会为几位大佬的家族金融服务和金融保障。在几位大佬的家族产业遭遇流动性风险或者金融攻击的时候支援和保护。
凌云逐一细细思索每项交易条件背后的自己利益得失,对一些小的利益受损大都都是一笑置之。
凌云要的是在港城的金融界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这个心思也被几位大佬摸透了。
港城的金融业实际上是把持在外资手里,几位大佬都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所以他们干脆就慷他人之慨,干脆把港城的华人金融第一人的名头拱手相送给凌云。
至于凌云能不能做成名副其实的华人金融第一人,那就得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凌云要的就是这个名头,他一直追求的就是名和器,唯名器不可假于人也!
双方交易谈得极为顺畅,几位大佬用一个虚名和40亿美刀的出资换取了不少实际性的好处和丰富的内地经营资源,都深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