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已入深秋,阳城的空气中除了弥漫着桂花的余香,更凝结着一股箭在弦上的紧张氛围。
日历一页页翻过,距离第四季度收官、全年经济数据最终定格的日子屈指可数。
市委市政府大楼里,步履匆匆的干部们脸上都带着一种时不我待的凝重。
各个区县、各职能部门的汇报材料雪片般飞来,工作调度会的频率明显加密,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会议室里的讨论声,共同奏响了一曲“冲刺进行曲”。
从年初的“开局战”、“双过半”到如今的“收官战”,全市上下为之奋斗了近一年的核心目标——“冲击万亿俱乐部”,已到了最后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
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干部都深知,若能亲眼见证、亲身参与阳城迈入“万亿城市”这一历史性门槛,那将是职业生涯中无上的荣光,更是对这座城市所有奋斗者最好的褒奖。
作为这座城市的“掌舵人”,市委书记宋江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他并未将自己禁锢在办公室的文件堆和会议里。
在这个决定成败的关键节点,他反而更加频繁地深入基层一线,尤其是他始终牵挂于心的广大农村地区。
他常常对身边的同志说:“全市经济大盘固然重要,但‘三农’问题才是压舱石,是战略后院。越是冲刺的时候,越要站稳根基,特别是粮食安全,这是天大的事,容不得半点闪失。”
这天下午,宋江刚刚结束对一家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调研,风尘仆仆地返回办公室。
茶水还未及喝上一口,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骆宇便拿着厚厚一叠材料,快步跟了进来。
“书记,您回来了。看您时间紧张,我抓紧把近期分管领域的一些情况,特别是农业农村方面的工作,向您做个简要汇报。”骆宇开门见山地说道。
“好,骆宇同志,坐下说。农村的情况我一直关注,你重点谈谈。”宋江示意他坐下,目光中带着专注。
骆宇翻开笔记本,条理清晰地汇报起来:从秋粮收购入库的进度、价格走势,到冬季农田水利建设的安排;从几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运行情况,到新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进展。他汇报得很细致,宋江听得更是认真,不时插话询问具体数据和细节。
当骆宇提到,尽管今年粮食生产总体稳定,但部分区域因天气和市场因素影响,种粮比较效益依然偏低,农民增收压力较大时,宋江的眉头微微蹙起。
他身体前倾,语气严肃而恳切:“骆宇同志,粮食,是国之根基,更是我们老百姓的‘口粮’和‘钱袋子’。我们绝不能一方面要求农民保障粮食安全,种好地、多打粮,另一方面却让他们忙活一年,最后算算账,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甚至亏本。这会让种粮的人寒心啊!”他用手指轻轻点着桌面,“市政府层面,要特别注意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价格托底、补贴精准发放、农业保险扩面提标、降低生产资料成本……这些手段要多管齐下,一定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他们的基本收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拿出更有力、更有效的办法来!”
“书记,您指出的问题非常关键,也是我们正在着力破解的难点。”骆宇点头回应,随即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除了粮食价格问题,当前农村还面临一个普遍性的结构困境。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许多村庄里主要剩下老人和孩子,‘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这不仅导致了部分土地撂荒或粗放经营,也给乡村治理、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缺乏活力和人才,是乡村振兴面临的最大堵点。”
宋江深有感触地叹了口气:“是啊,‘谁来种地’、‘如何留住人’的问题,越来越紧迫。我们不能一味地阻止农民进城,但也要想办法,创造条件,让愿意留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