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请榷卖硝石疏(2 / 4)

基层治理的能力,别说是组织基层百姓搜集硝土了,就连向基层收税都没这个能力。

大明在这个时期,几乎占到了全球硝石产量的七成以上。

李文全看了一眼

“其实这件也和苏翰林有关。”

“和苏某有关?”

李文全点头说道:“苏翰林提出四民平等,废除贱籍,很多硝户也因此脱籍,如今很多卫所的硝石工坊都停工了。”

原来如此。

和军户盐户一样,大明硝石生产也依赖于专门的硝户。

而且大明还有严格的规定,禁止民间私自制硝,对硝石进行了严格的管控。

当然,这种管控到了隆庆年间也已经名存实亡了。

民间制硝泛滥,市场上就有硝石贩卖,只要不是大宗的卖,官府也是不管的。

硝,是人类重要的化工原料。

苏泽并不会惋惜硝户的弃业,这种奴工制度下的硝石产出未必高效。

原时空,大明后期的硝石产出就出了问题,因为硝户被时代压榨,最后产出的硝石纯度不够,明末火器的哑火率直线上升。

而且这种官方控制的硝石产业,同样也有腐败严重的问题。

在嘉靖朝,就出现过官方硝价要比民间还高的情况,胡宗宪在东南抗倭的时候,就从民间采买硝石。

要解决硝石的问题,一个办法是堆硝法。

这个办法也很简单,就是将人和动物的粪便搜集起来,和草木灰泥土一起堆放,经过一段时间的硝化细菌作用,最终就能变成硝石。

这个在大明其实很容易实现。

京师这些城市,每日产生的粪便是很多的,京师就有很多人专门从事运输粪便的工作。

只要将这些粪便管理起来,专门建立堆硝的工坊,就能够产出硝石了。

除此之外,苏泽想起了自己的妻子赵令娴是四川人,而四川有很多天然硝。

这些硝洞基本上是一些天然的溶洞,这些溶洞中的蝙蝠排泄,硝化细菌不断积累制硝,最后形成硝石矿脉。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海外了。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硝石矿就在南美洲。

不过跨洋贸易还是太远了一些。

“其实民间制硝一直都很繁荣,价格也很便宜,世子为何不直接从民间购买?”

李文全看向苏泽道:

“苏翰林,私自制硝是犯法的。”

朱翊钧也看向苏泽,想要看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下子苏泽也有些头疼起来。

硝石在这个时代,是妥妥的战略物资!

硝石是火药的原材料,也是日后很多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涉及到军工、化肥、医药等多个领域,在今后几百年内,都是最重要的物资之一。

如果放任民间制硝,虽然硝石价格会下来,但是硝石走私问题会更加严重。

可如果官办制硝,又同样面临效率低下,贪腐成风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官办工坊还有一个“大而不强”的问题。

这种竞争不激烈的市场,官办的结果就是技术升级缓慢,产品的质量不断下滑。

硝石关系到火器,是非常重要的物资。

苏泽想了想说道:

“其实苏某也有一策,硝石榷卖。”

“硝石榷卖?”小胖钧和李文全都念了一遍。

“工部硝石短缺,源于硝户弃业,官办工坊废弛,加上民间私硝泛滥。”

“但军需火器、工商之用日增,官营产量反缩,供需失衡。”

“再加上硝石乃是国之重器,走私也猖獗,很多私硝工坊无法在大明公开贩卖,最后反而投身于走私出售。”

李文全点头,苏泽说的就是目前硝业现状。